字体
关灯
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   存书签 下一页

第181章 分工合作(2/3)

是可圈可点的。专案组人数最多的时候破百,在长达3个月的时间里,也都有三四十人扑在这个案子上。

但是,破案这种事,真的不是有热情有奋斗就能达成的。

若是按照工作时间算,13年前的何静琴案,宁台县的警务系统起码投入了七八万个工时在里面,后面几年的清理积案,投给这个案子的时间,也有几百个小时的工时。

但江远这边,所用的工时有多少?

江远重启案件也就是10个小时,也许就几个小时的工作时间,后期的抓捕,大概用出去几百个工时罢了。

百倍的工作效率。

最关键的是,这个案子的侦破的方式,跟江远之前用指纹,用,用足迹都不一样。

重建犯罪现场这种技术,展现出来的,其实不仅仅是给予一个侦破方向。

它是创造出了一个平台。

只要江远重建出了犯罪现场,那专案组的成员,都可以就此了解犯罪现场的全貌。

相当于让大家看到了一场犯罪现场的血迹录像一样。

而有了这个基础,再侦破案件,显然比单纯的一枚指纹,或者碰运气要好的多。

这大牲口,是真的能开荒啊!

黄强民没有催促江远,又拍拍他的肩膀,亲切的说两句“好好休息”之类的话,就打开办公室门,出去了。

都没有多瞅关二爷一眼。

吴军上前将关二爷收了起来,心里琢磨着下次重新放个地方。

江远的状态不佳,再做事也是有心无力,看了会小说,就按时下班去了。

第二天,江远来的稍晚一点。

刘玉泉已经被好好的关进了看守所,并有检察院提前介入了。

这段时间,破案连连的宁台县局,给上下游的单位,也是制造了不小的压力。

不过,命案积案的侦破,总归是好事情。

已经有人开始考虑自己的述职报告该怎么编了。

江远进到办公室里来,就见吴军正在奋笔疾书。

这让江远不觉有些感慨:别说什么公务员清闲了,看看吴法医,一杯清茶一根烟,一支水笔写一天,笔耕不辍。

“师父,写什么呢?给我分点?”江远感慨完了,主动上前,准备干活。

吴军看他一眼,叹口气,道:“算了,都是我做熟了的,给你做,黄队回头得骂我不懂事了。”

“怎么会……”

“老鳄鱼难缠着呢。”吴军摇摇头,道:“前几天做的伤情鉴定,弄完就得了,你有空就搞积案去吧。”

“也不能天天搞积案啊。”江远笑了。

吴军没笑,抬头瞄他一眼,道:“黄队昨天过来给你说的话,你都忘记了?”

“呃……基本上吧。”

“正常搞一个专案组弄积案,一个案子弄三两个月都很正常的。你这边才用了多长时间,叫什么天天搞积案。既然搞起来了,你起码得搞点东西出来吧。”吴军教育着江远。

江远笑两声,道:“我不是搞完了一个积案?”

“时间也很重要啊。”吴军语重心长的道:“黄队昨天在群里,都开始安排一些队抓紧时间结案了,你猜他折腾着想干啥?”

江远虽然不明白,但顺着话意,道:“做积案?”

“对啊,所以啊,你以为自己真的有多少时间浪费?赶紧的吧,黄队都准备配合你了,结果你陪着我写了半天的文件……黄队能把我给生撕了。”

“不至于……”

“杀鸡给猴看的故事还少了?”

“我是猴?”江远指指自己鼻子。

吴军点点头。

“您是鸡?”


本章未完,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.........
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   存书签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