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
关灯
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   存书签 下一页

第331章 博物馆的正确打开方式(2/3)

”而来的那些天价藏品,却只字不提。

天天吃饱饭不是扒着新面世的《上博简拓本》研究,就是关注着马馆长的一举一动。

上博简上的每一个字、马馆长说得每一句话,都能立马扒出一篇文章《伪简上博简又添新证》、《再来说说上博简有多假》……

其中最令他们兴奋的,则是一句马馆长对南博馆长说得话。

一日,一些还沾着泥土的汉简,被送进了南-京博物馆。

南博馆长一看,汉简上的部分内容竟然是《战国策》。

老辣的馆长,面对送上门的仙女,未动分毫凡心。

转脸就将这些竹简送去了南-京土壤研究所。

可经过仪器的检测,这些竹简上的泥土居然还真有2000多年的历史。

但即便面对铁证,馆长依然保持怀疑。

作为一馆之长的他,可不是吃素长大的。

在他看来,这些竹简上的一撇一捺过于潇洒飘逸,并不符合对应朝代的书写习惯。

慎重起见,这位南博馆长又将竹简送到了上博馆长马承源的面前。

马馆长肉眼一辨,便肯定了南博馆长怀疑:假的,千万别掏钱。

不仅如此,他还告之了对方一个新问世的造假技术:这些竹简是用出土的西汉棺材板做得,我们馆也上过当。

南博馆长在庆幸之余,不忘对外夸赞了一番上博的无私经验。

不料,等在一旁的“打假专家”,立刻发表了一篇文章《再问上博简,你是否也是棺材板的产物》。

2000年之后的新媒体,已然迅猛。

来自各方各届的试问、追问、逼问……极度困扰着这位垂暮之年的上博老馆长。

最终,在2004年的一个晚上,这位为上博操持了一辈子的老人,在留下一句“我不欠上博的”话后,从窗户一跃而出。

而马老谢幕的那一年,距离他一手促成的上博新馆还不足十个春秋。

好在斯人虽已去,罄竹却依然在书。

有关“上博简”的腰杆子,也正因“枣纸简”等古简的不断出土,日渐粗壮。

而上博对于“上博简”的整理工作,也一刻未停。

在他们看来,这项工作的推进才是对老馆长最大的告慰。

当年马承源购入第一批竹简时,说的就是先抢救式的买回,再做进一步研究。

因为他已经经历过多次,只要稍加考虑就被日-本收入囊中的战事。

而马承源在香江的那些朋友,也正是因为他这句话,才将当时香江古玩市场上出现的古简全数买下,并打包捐与上博。

其实,在江山看来,这上千片的古简中,即便有一些滥竽又何妨。

上博拢共才掏了50万,先不说捡了多少漏。

人家那一干就是十多年的整理鉴别工作,还能让假的充了数?

……

2018年的上博地下办公室,当江山看着“上博简”上的昏黄时,十多年前的一场不期而遇,再次变得清晰起来。

那个时候,江山不但不清楚和他一块探险的老人是谁?

更不知道这位有趣的老人,即将于几个月后谢世。

那是,2004年的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。

接近闭馆时刻,还没有离开上博的江山,正在分秒必争的临摹一件青铜器。

一点都没注意到,有位70多岁的老人已在他身后站了许久:“哪个大学的学生?”

忽然传来的询问,没影响江山半分:“早毕业了。”

“还以为你也是来完成暑期作业的呢!”

老人说完,便在展厅中央的一条长凳上坐了下
本章未完,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.........
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   存书签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