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
关灯
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   存书签 下一页

第317章 第一梯队的集结号(2/4)

不然我早嚷上了。”

王世襄点点头,这才像他的作风嘛:“真是个做好事不留名的好孩子。”关键还有本事,看来他那本书应该是有盼头了。

“你们说的这人是谁?”朱家溍都听迷糊了:“永钰啊,有个这么厉害的侄子,怎么没听你提过呀?”

“我都不知道他能办这事,”黄永钰换了只手,继续叉腰:“看来他又长本事了!”

“永钰,你这大侄子真是没话说,”启功笑呵呵的道:“叔叔随便说的一句话,他不声不响就给办了,这样的后辈……不可多得啊!”

朱家溍好奇道:“你这侄子究竟在哪高就?”

“浦江!”

“浦江?”朱家溍惊了:“一浦江的后辈,手都能伸到燕京来了?”

“何止啊,”王世襄提醒道:“他不但能把手伸来,还能派一位解放军同志给张老送果篮!”

笑眯眯的说完后,王世襄和站在一块堆的老几位,集体愣住了。

五位仁兄这才想起来,他们今儿居然晃着俩膀子就来探病了。

别说果篮,就连一果子都没带一个。

想完,同时转脸看向了床头柜上的那只果篮。

舒舒服服躺在病床上的张伯驹,一点也没留神这事。

几位老友为了他,不但惊动了燕京,还惊动了浦江。

想想昨晚那场面,心里甭提有多舒坦了。

被人惦记的感觉,真好!

这会看着他们集体投去的目光,赶紧笑道:“想吃什么自个拿,别逼我动手啊。”

张伯驹的老伴,也反应了过来:“对对对,最好你们把水果都吃喽,我和伯驹岁数大了,怕凉。”

……

1980年,“中国古董教父”安思远,对于中国来说还是个路人。

在部分见过世面的故博专家眼里,根本不大鸟这位自称“我是个中国人”的米国佬。

大年初二,还在古博忙活的徐邦达,终于忙活完了。

归置归置办公桌准备下班时,窗外一个年轻的人影跑了进来:“徐老,那位米国人进故宫了,您不去瞧瞧?”

“我干嘛瞧他呀,”

年近70的徐邦达又瘦又精神,一看就是能活过百岁的榜样:“我一老哥哥病了,还没来得及瞧呢!”

说完,徐邦达看向了窗外。

年年落雪,年年如故。

雪一落,燕京就成了北平,故宫就成了紫禁城。

白雪镶红墙,岁岁伴华邦。

银装素裹下的红墙黛瓦,美的如梦如幻、不似人间。

这一卷画,徐邦达怎么瞧也瞧不厌。

一脸享受的踏进了漫天雪花中。

此时此刻,被中华胜景定在原地的安思远,朝圣般的沉浸在故宫里。

任凭冷冷的冰雪在脸上胡乱的拍。

就在安思远的眼角,不知不觉落下一滴热泪的时候。

远处一个身穿大棉袄外加二棉裤的身影,在白雪映衬的朱墙下,缓缓走了过去。

他俩彼此眺望了一眼,

然后,一个继续走,一个继续抒情。

一点都不知道,在接下来的两三年里,他俩都将游走在中国的浦江、西安、郑州、敦煌……

开展文物快收、快藏的专项工作。

也就是说打这一眼开始,抢收工作就已经展开了。

……

北大医院的高干病房里。

胡院长和马院长,终于盼来了真假龙椅斗。

面对二位跨界人士,朱家溍这一回比往日多说了几句。

这一说,连黄永钰也入迷了。

“其实
本章未完,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.........
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   存书签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