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
关灯
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   存书签 下一页

第265章 国内最早的广告歌(2/5)

唱花鼓戏出身的李谷壹,在《乡恋》之前,只为电影《小花》配唱过插曲。

此时此刻,还远未至大红大紫的时候。

和李谷壹一样,日后的音乐教母谷建芬,目前也只创作了一首还没公开演唱的歌曲:《年轻的朋友来相会》。

至于《歌声与微笑》、《采蘑菇的小姑娘》、《滚滚长江东逝水》、《今天是你的生日》……

这些个经典永流传的歌曲,就更需要再耐心等上几年了。

所以,相比在坐的老几位,这一会也只有江山最激动了。

“李老师,谷老师,您二位可千万别和我客气,小庆的朋友就是我的朋友。”

为了给俩孩子增加些耐心,江山又让服务员重新递来了菜单。

然后,目不斜视的交给了身旁的陈佩丝。

“谢谢,谢谢,”李谷壹笑着摆摆手:“我们刚刚已经吃的差不多了。”

“江山同志,我刚刚没听错的话,”

四十开外的谷健芬,早就想问了:“《蔷薇处处开》这盘盒磁带要来内地销售了?”

李谷壹陪着笑了笑:“不好意思,因为朱大姐是我俩的好朋友,就忍不住多听了几句。”

在《乡恋》和《年轻的朋友来相会》双双被评为“靡靡之音”后。

此时的歌坛大姐大朱逢博,当即就起飞来到了这二位新秀的身边。

“原来您二位是朱老师的朋友呀,”江山说得好像自己也认识朱逢博一样:“这件事我相信朱老师很快就会得到通知了。”

“你们手里的这盒磁带,我也有一盒,”李谷壹说道:“朱大姐当时给我时,说是只针对港澳地区销售。”

江山点了点头,表示一点没错。

谷健芬直接问道:“是那边卖得不好吗?”

“只是没达到预期。”

“于是,太平洋公司就想把磁带拿回内地来卖了?”李谷壹最想知道的,就是这事。

“太平洋的廖总找到我那时,”江山继续说道:“是我给了他这条建议。”

“为什么?”

“相比港澳地区,咱们这应该更需要朱老师的这盒磁带。”

李谷壹抿着嘴摇了摇头:“小江同志,你这个建议可真不怎么样?”

身旁皱着眉的谷建芬,忍不住说道:“这位小同志,可能还不大了解目前的形势吧。”

“也……了解一些吧,”

江山老了解了:“两位老师兴许还不大清楚,我不仅是一报社记者,还喜欢在电视台之间乱跑,平日里和佩丝小庆也经常联系,所以对您说的那些事也了解一些。”

别说他们,就连如今天天看报纸的人民群众,也能对你说出个一二三来。

“我刚刚也听出来了,”李谷壹先前还真没少听这桌的聊天:“可你既然已经知道了,为什么还觉得这里比港澳地区有销路。”

“您这个问题和之前廖总提出的几乎一模一样。”

说完这话后,江山先给在座的几位普及了一下几个重要前提。

“今年年头,广-州新成立了一家名叫太平洋的影音出版公司。我说的这位廖总就是这家公司的一把手。

现在你们手上这盒《蔷薇处处开》,不但是这家公司的第一件产品,也是咱们国家第一盒立体声磁带。”

“是嘛,”陈佩丝带头露出了惊喜的表情:“原来这盒磁带这么有说法呀!”

黄永钰此时再次拿出了磁带:“我就说嘛,小江带来的礼物一定不简单。”

江山感觉良好的点点头:“尽管听起来来头不小,但这家太平洋公司的创建资金,其实全是由香江的百代公司提供的。”

“这么好?”

本章未完,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.........
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   存书签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