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
关灯
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   存书签 下一页

第252章 人民的呼声(2/3)

牛的一次,甚至敢在先念—同志面前敲鸣冤鼓:您给评评理,《乡恋》哪里不妥了?

但凡换一个人,都不敢如此飒!

说到底,还得羡慕人家有一位响当当的老公公。

“那是因为,李谷一每到一个地方演出,”廖明祖对江山说道:“台下的观众都会对着她高呼:乡恋、乡恋……”

说完这话后,廖明祖自己先怔住了。

下一秒,他赶紧用一种恍然大悟的表情看向江山。

“觉出味来了?”江山甩了甩手里的火柴,一缕薄烟飘出后,他缓缓说道:

“我们先假设一下,如果这一会你手上有一批《乡恋》的磁带,你觉得这批货会愁卖吗?”

听着江山的假设,廖明祖还真跟着捋了一遍。

当一阵轻烟飘散后,他的双眼仿佛看得更清了:

“怎么可能愁卖,你知道李谷一同志现在有多出名嘛,如今的《乡恋》几乎已经响遍全国各地。”

“廖总,”江山继续问道:“你知道群众们现在都怎么称呼李谷一同志吗?”

“李丽君。”

“为什么?”

“因为群众们觉得李谷一的演唱风格和邓丽君很像。”

“《蔷薇处处开》和《乡恋》相比,”江山接着问道:“谁的风格更像邓丽君?”

“还用说嘛,”这一会的廖明祖,已经忍不住露出了微笑:“邓丽君有盒专辑里,还演唱过《蔷薇处处开》这首歌呢。”

“按照人民想方设法求购邓丽君的事实来看,”江山总结道:

“只要市场上有《蔷薇处处开》这盘磁带,人民就一定会争着掏钱的。”

“争着……掏钱?”

听了江山的一番分析后,廖明祖的确相信内地的群众会广泛接受《蔷薇处处开》这盒磁带。

毕竟这一盒的曲目,都走的是邓丽君的路线。

但,要说人民会为此争购,就有点夸张了。

想到这,廖明祖看向江山笑道:“江记者,你知道这盒磁带如果换算成人民币后,是多少钱吗?”

“多少钱?”

7块、还是8块?印象中83年费翔的一把火,被“太平洋”标到了15元的天价。

但,即使如此,还是经常被卖断货。

“7块多,”廖明祖捏了七的手势:“你觉得这个价会引起群众的抢购吗?”

这一会,普通群众的工资也不过30元左右。

“你也太小瞧咱们人民的力量了,”

江山站起身拿了份报纸过来:“看看吧,这是今天刚出炉的《东方都市报》。”

“看哪啊?”廖明祖实在没心思看报纸。

“这,”江山指着其中一块大长篇:“义乌县书记亲笔撰稿的文章,被我们报转载了过来。”

“利用5分钱一斤的碎布扎拖把……”

“不是这,”江山及时打断了廖明祖,直接指着一段文字道:“从这看起。”

“当县里播放《红楼梦》的电影时,何海美同志赶紧举起了一台借来的”海鸥“牌照相机。

之后,她带着冲洗好的照片,跑到电影院门口叫卖,只三个晚上就赚到了33元的纯利润。

再往后,尝到甜头的何海美冲洗了大量《红楼梦》的剧照,并推销给了十几位挑担货郎,

承诺卖不出去原价收回,没曾想这些照片一入市场便大获欢迎,其中一张“宝黛合照”更是卖出了两元一张的高价……”

读到最后一句的时候,廖明祖的声音忍不住愈发响亮:“一张黑白照片就能卖到两块钱?”

坐在一旁的江山点点头:“这,还是在一个叫义乌的小镇上。”
本章未完,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.........
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   存书签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