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
关灯
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   存书签 下一页

第232章 这些电影为什么火了(2/4)

:“去年或今年的希尔顿。”

“希尔顿还出烟斗?”

“出了几十年了,估计价格不便宜。”

“价格你不用操心,只要有货就行,”余思归已经开始琢磨上了:“过几天给你回话。”

“行!”

这事江山一直记在心上,总想着在下一次见面时,能给黄老师送上一个小玩意。

……

燕京城的气候,眼瞧着就没了秋日的气息。

街面上来来往往的行人里,缩脖子,揣兜的比比皆是。

相比国庆节那阵子的热闹,明显冷清多了。

但唯独一个地方没受影响,就是电影院。

面对电影《小花》和《瞧着一家子》的火热,燕影厂的诸位领导都表示没看懂。

这两部戏早在拍摄的时候,就没被他们看好过。

以至于两边摄制组连电影胶片都是七拼八凑的。

没曾想,观众们的接纳度居然如此高。

在观众眼里,《小花》那种一会黑白,一会彩色的切换镜头,竟成了一种高级的艺术手法。

面对其他想不明白的厂领导,厂长汪洋倒明白了几分:

“你们没发现吗,《小花》上映后没几天,关于它的采访介绍就登上报了,你们去找找那篇文章,里面分析的很清楚,彩色和黑白的镜头,分别代表了现实和回忆……”

“没错,我也看见了,也许观众就是受了那篇新闻的影响。”

“这个记者厉害呀,电影还在拍摄他就跑去采访了。”

“何止是《小花》,《瞧这一家子》也一样。”

“你们注意到没,所有关于电影的采访报导,其实都转载自同一家报纸。”

“哪家?”

汪厂长笑道:“浦江的《东方都市报》。”

“我记起来了,”一位导演回忆道:“《保密局的枪声》好像也接受过这家报纸的采访,那篇文章写得真够意思,整篇都在夸常彦导演。”

“嘶……”汪洋就奇怪了:“我记得《保密局的枪声》在上映之前,就没被长影说过一个好字,这记者是怎么挑上这几部电影的?”

“可不是嘛,”其他领导也发现了:“但只要是被他报导过的电影,都特受欢迎。”

原本总结《小花》、《瞧这一家子》的会议,渐渐偏离了轨道。

这一会,已经有导演给下了定义,这几部原本并不看好的电影之所以能火,一定和那位叫江山的记者有关。

不仅是他们,此时的陈强也有同样的想法。

看着被一群同事围着夸的陈佩丝,陈强忍不住喊了一句:“二子,你得和那位浦江的朋友保持联系呀!”

陈佩丝被老爸没头没脑的一句说愣住了,随后赶紧笑道:“我们昨天刚通的电话,他还催我过去给小说配音呢。”

“那可是正事,”陈强特意叮嘱道:“你千万不要耽误了。”

……

一连好几天,江山哪里都没跑,一下班就猫在家里学画图。

江向南把老鲍请回家好几天了,为的就是教儿子画设计图。

之前在学校里,江山并没有学过服装设计,没想到现在倒学上手了。

不过今天,他们没再研究这事。

江山的屋里,除了一张写字台,还有一张方桌。

这一会,江山、江爸和老鲍分边落坐,都在打量着桌上的一本面料。

“我和你鲍叔一连跑了好几天,”江爸指着这本厚厚的面料册子:“感觉合适的都在这了,你挑挑看。”

江山翻动着面料册,发现每一片布料都被裁成了两个巴掌的大小,然后装订成册。


本章未完,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.........
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   存书签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