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
关灯
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   存书签 下一页

第184章 要不说你小子命好呢(2/4)

师文怀沙的面前。

这位不但和黄永钰有些交情,还和黄永钰一样是位文坛老顽童!

最喜结交有些才气的后辈!

在看见庞中华的字稿后,沙老立刻将他这本薄薄的字稿送到了中-央美院书记江丰的面前。

之后,在江丰的推荐下,庞中华推销了11年的钢笔字帖,才总算走进了天-津美术出版社的大门。

1980年初,天-津美术出版社发行了庞中华的第一本字帖《谈谈学写钢笔字》。

第一版20万册,庞中华得了420元的稿费。

字帖上市仅一个月就销售一空。

之后便是一版接着一版的字帖神话。

这本《谈谈学写钢笔字》的累计印数量,达到了惊人的一千八百万册。

到后来被央视请上荧幕开办钢笔字讲座后,一时间全国人民都知晓了庞中华的大名。

打1980年算起,庞中华有多达100多种字帖和专著在海内外出版社发行。

总印数早已突破1.5亿册,算上盗版的更了不得。

就算是当时最火爆的文学作品,也比不上他的发行量。

虽然,江山也临摹过庞中华的字帖。

但他的钢笔字体,却更偏向于司马彦。

80年代的钢笔字帖,江山几乎都临摹过。

集百长于一家,之后自成一体的江山字体中,仍隐约透着几分司马彦的刚毅。

相比在80年代就已经收入过亿的庞中华,司马彦的版税收入也同样耀眼。

在钢笔字帖最火爆的80年代中期,司马彦曾创下两天一本字帖的记录。

就是这本两天时间完成的字帖,给作者带来了7000元的版税。

然后,司马彦利用这笔稿费在他居住的城市武汉,买下了第一套房。

隔了两周后,他又花了同样的时间创作了另一本钢笔字帖,并继续买下了同样大小的一套房屋。

最绝的事还在后面。

司马彦自己创建的字帖公司被“视觉中国”瞧上了。

一番商议后,决定以3亿元的价格买下了其40%的公司股份。

凭借一笔好字走上财务巅峰的能人,又何止庞中华和司马彦。

同时代的田英章、一场官司就获得了高达千万的赔偿。

再看看顾仲安、卢中南……又有哪一位是省油的灯。

这种既不费脑子,又高版税收入的书法创作,江山同志怎么可能轻易放过。

必须插上一脚。

他原本只知道黄永钰和文怀沙有些交情。

本想着走庞中华的老路,经文怀沙引见江丰。

却没想到,黄永钰竟直接提起了江丰的大名。

“您真认识江丰?”

“多新鲜啊,”黄永钰笑着和邵伯林对视了一眼:

“我和他都认识二十多年了,当年他怕荣宝斋的水墨套印失传,亲自上门拜托我去学习研究,之后美院才有了这门课……”

忆当年的黄永钰,越说越喘:“小江,你还没见识过我的板画水平吧?”

“见过啊,”江山怎么可能没见过:“猴票不就是嘛。”

“那不算什么,改天有机会让你见识一下我画的阿诗玛,那是我最满意的板画作品。”

江山点了点头,他早已经见识过了。

等到1982年,全国人民都将在玉溪卷烟厂生产的阿诗玛香烟上,见到黄老师的阿诗玛。

“所以,您不但认识江丰,还和他很熟了?”

“那当然,”黄永钰指了指手里的字稿:

“这些我先带回去,过两天找时间给他看看,
本章未完,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.........
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   存书签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