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
关灯
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   存书签 下一页

126.第124章 齐老把画藏哪了(2/3)

什么?”黄永钰以为自己听错了,看着邵伯林问道。

邵伯林愣了一下,指着江山对黄永钰道:“他说这是他写的。”

“嗯?”黄永钰赶紧低头看去。

报纸上《潜伏》的作者一栏,清清楚楚印着两个字:江山。

原名原姓,生怕别人不知道是谁。

他噌的一下,站了起来。

快步走到江山面前,指着剪报问道:“这个江山就是你?”

这一会,江山的两只鸟已经差不多完成了。

“《浦江日报》上的潜伏早就停刊了,”江山笑着问二位:“怎么样?我写得好看吧。”

黄永钰惊了:“还真是你写得?”

“《浦江日报》之前的总编是我大哥,”江山刨析其中缘由:

“现在他调到《东方都市报》了,我也跟着转投了,目前都快连载结束了。”

黄永钰抓住了重点:“这潜伏都快连载结束了?”

邵伯林也问道:“余则成之后怎么样了?”

江山为难道:“这不是一两句话,就能说清的。”

“那就写,”

话音刚落,黄永钰把江山手里的画笔收了,邵伯林双手将桌上的“猫头鹰”拿开。

江山懵了:“马上就写?”

黄永钰双眼一瞪:“赶紧的。”

邵伯林也想看:“如果不麻烦的话,就写出来吧,我那帮老友也挺喜欢看这的。”

一听见这话,江山的积极性也提了起来:“行,老师们喜欢,再苦再累我也写。”

夜渐渐深了,鸟笼里猫头鹰活泼了不少。

多才多艺的黄永钰上厨房顺了些肉条回来喂鸟。

这一会,站在江山身后的邵伯林,一脸感慨的摘下了老花镜。

“老黄啊,小江编辑,让我想起了你当年做编辑的时候。”

“他们现在哪有我们那时候好玩。”黄永钰靠在沙发上,闭着眼笑道。

邵伯林点点头:“是啊,那时候真好!”

一听到黄永钰提当年,江山立刻就激动了。

他此行的目的之一就是:“黄老师,您当年在哪里做编辑?”

“想听?”

“跟我们说说呗。”

“好,”黄永钰看在江山连夜赶的功劳上:“解放前我在香江的《大工报》谋了份美术编辑的差使。”

江山悄悄放下了手中的钢笔。

黄永钰缓缓回忆:“当时除了我,编辑部还有另外两人,国际电讯翻译查良庸,和文字编辑陈文统。”

这二位,就是后来的金庸和梁羽生。

“外界都说小查有两支笔,”黄永钰抿了口烟斗。

江山接话道:“一支写武侠,一支写影评。”

“不愧是在报社工作的,”在黄永钰做编辑的时代,报社获取的消息能抵半个保密局:

“其实刚开始时都是陈文统帮他写得,至于影评嘛,那都是我写得。”

邵伯林帮老朋友撑腰道:

“小江你可能不知道,黄老师在香江时不但是《大工报》和《新晚报》的编辑,还在长城电影担任编剧。”

江山当然知道,直到金庸70岁时,黄永钰见到他还是会叫一声:小查。

但,一旁的余思归不知道,于是发自肺腑的道一声:“好厉害!”

“咱们那个时候办报就是玩儿,”那是黄永钰最怀念的一段时光:

“我们三人上饭店吃饭忘带钱都不要紧,快吃完时,我要么画幅画,要么写一篇影评,然后小查打电话叫来人收稿付账……”

江山越听越有感触,香江的高光时期也许就是从那个时候开
本章未完,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.........
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   存书签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