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
关灯
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   存书签 下一页

第一千零七十一章 问策(1/3)

第1080章 问策

章府内外,甲士环绕。

章越拜在天子面前,自称疾以来,君臣二人其实已是大半年没见了。

虽不见面,但君臣倒也书信往返。

君臣之间有所默契。

毕竟是人治。

章越称疾之后,官家也没有裁员裁到大动脉之感,作为大臣章越也自没有天下非你不可的觉悟。

如今天子亲临,不知何故?

官家看了章越片刻道:“卿倒是没变,可这些日子朕却是显老了。”

章越看了官家竟已是两鬓斑白道:“臣近来身卧草庐不能为陛下分忧……”

官家听章越说完,伸手一止当即拿起他竹榻旁的书卷道:“卿是未卜先知,料事如神,朕看有些话奏疏说不清,便来看看老臣,卿为何说自己不如诸葛亮呢?”

章越心道难怪官家亲顾茅庐,原来是三路告捷了。

章越道:“蒙陛下挂念,当年诸葛武侯在荆州,与颍川石广元、徐元直、汝南孟公威等游学,三人读书皆务于精熟,而诸葛武侯读书只是观其大略。诸葛武侯言三人,可官至郡守刺史。”

“臣读书也是务于精熟,说来也只是郡守之才而已,蒙陛下器重,才拔擢于宰辅之位。”

官家道:“朕拔擢卿于宰臣之位,是因卿能干。”

顿了顿官家笑道:“是了,读书务于精熟不好吗?”

章越谨慎道:“好,但不如观其大略好。”

“务于精熟是学而知之,而观其大略是生而知之,诸葛亮少有群逸之才,又出身官宦世家,故能观其大略,而臣愚钝,所学唯有勤勉日进而已。”

章越说完一旁章丞、石得一、徐禧想笑又不敢笑。

章越言下之意,诸葛亮靠的是天赋,我他娘靠的是努力。这话说得实在不要脸至极,十七岁中状元的人,居然说靠的是努力而不是天赋。

天下岂有这般厚颜无耻之徒。

章越知道自己说了别人也不信,自己确实是平庸之才,他没有过目不忘的本事,也没有诸葛亮那般逸才,年少时完全是靠着梦中开挂读书的功夫才有的今日。

什么生而知之?一开始认知就是满级的存在。他们善于发现问题,再以解决问题为导向,算出来就是最优解。

而学而知之,你要经过漫长的‘行之力则知愈进,知之深则行愈达’的过程。你一开始连问题是什么都不知道,只能蒙着眼睛到处去撞。

从底层往上爬的人,往往就是如此,等伱有了视野和格局后,人生已过半。

官家笑道:“一个生而知之,一个学而知之,诸葛武侯是前者,而卿正是后者。”

章越笑着默认了。

徐禧,石得一,官家都以为自己未卜先知,浑似诸葛武侯无所不能,所以亲顾茅庐请教自己大局下一步当如何擘画?

此中误会就大了,若自己真有指挥宋军打赢这一战的本事,当初又何必反对伐夏呢?

内侍给摆上了御座,官家一挥长袍坐下道:“朕方才闻令郎言前朝命相张咏之诗,却想到当初张咏与寇准劝学之事。”

“张咏曾言寇准奇才,但可惜学术不足,故而张咏见寇准时言霍光传不可不读。寇准当时不解,回去读书见‘霍光不学无术’之语,方知张咏之意。”

“卿有大才,亦有学有术,胜过寇准多矣,在伐夏之事上下面有何教朕?”

章越在主张伐夏之上一贯主张缓攻浅攻,但天子要急攻猛攻,所以他才退出中书。在这个事上天子已不信任自己,所以章越退一步,让天子用他觉得可以信任的大臣。

章越道:“臣愚钝,在此事上臣不敢言语。”

官家则道:“此番三路
本章未完,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.........
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   存书签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