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
关灯
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   存书签 下一页

第503章 钱不够,工艺凑(2/3)

的地方在于通向垂花门的左右两端宫墙墙头处。

一在前,一在后,错落着,各自伸出了一大片玉兰花。

而垂花门下左右两边,还分别立着两个亭亭玉立的姑娘。

玉兰当然不是真的玉兰。

那是铸铜的枝干上镶嵌了料器的花朵,光润剔透,洁白无暇。

两个姑娘也并非人们惯常思维方式中,那种头梳旗妆,一身艳服,脚踩花盆鞋的宫女形象。

作为领位,她们形象更具现代感,头发只是盘了起来而已。

身上的旗袍也比正常的旗袍尺寸要短,是仅仅及膝的裙装。

布料颜色并非大红大紫,而是很素雅的孔雀蓝底色,绣着白色的玉兰花。

人与景,景与人,就这样对应生辉,情趣盎然。

然而只有生动和情趣就够了吗?

不,最后还要有端庄的仪式感,以及不失稳重的优雅感。

要知道,通向餐厅入口的宫墙可不仅仅只是宫墙,在墙体上还开了绿色琉璃瓦做衬的花窗。

每个开出来窗口都封着玻璃,窗口下方的铜牌上的信息显示,这里面封锁展示的每一件器物都是真正的皇家古董——来自天坛园方的祭天礼器。

然后最引人注目的视觉中心,莫过于穿过垂花门,那被温黄色暖光打亮的内墙了。

餐厅内部墙体上的金灿耀眼的画面,居然是临摹的清代画家姚文瀚的《紫光阁赐宴图》。

就在这里!通过美院国画系师生的妙笔!

神奇的复原了清乾隆二十五年春节期间乾隆皇帝大摆宴席场景!

不用说,在这个年代,如此的室内造景太难得一见了。

要按理说,国内的环境,根本就不可能出现这样的东西。

连国家级的博物馆和美术馆,也没有这么生动的例子啊。

所以也就无怪乎宋华桂的精神和视觉都受到莫大的冲击了。

“你这里简直就像是个宫廷文化博物馆嘛,哪儿像是吃饭的地方啊?可真了不得!我觉得我那正在施工的马克西姆餐厅,都要对你的设计甘拜下风了!你真是应该去学艺术专业!否则太可惜了!”

宋华桂嘴里夸着,站在餐厅门口根本就不往里走了。

她越看越是兴致勃勃,看完了料器玉兰花,又看汉白玉栏杆的雕工。

然后再欣赏垂花门上的彩画,与那飞头、椽头的“万寿”图案。

最后眼神凝聚在门口两个姑娘的衣服上,越发热切起来。

不为别的,她其实一直都有想把民族服装时尚化,推向国际时尚舞台的打算。

为此,已经构想了不少的设计稿了。

万万没想到,她自己还没有勇气把方案给别人看,宁卫民竟然就走在前头了。

居然把民族服饰改良得这么好,而且都开始结合实际来使用了。

这让她心中的滋味怎能说的清楚,道得明白啊?

如果可以,她真想看看宁卫民的心里到底长了多少心窍。

人人都说七巧玲珑心,过去她认为就是个夸张的笑谈。

但自从认识宁卫民,她越来越相信这句话是具有一定真实可能性的。

否则就没法解释宁卫民的这些层出不穷的奇思妙想和商业灵感。

然而对于她的褒奖,宁卫民这次却显得比较淡定。

这也不奇怪,因为自己的事儿他自己清楚。

对他而言,这些东西三十年后可见怪不怪了,他不过照搬而已,可并不认为自己有什么超人一等的见识。

相反的是,他餐厅里头的那些实打实摆着的东西,远比外头这些更让他珍视。

于是就没怎么当回事的谦
本章未完,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.........
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   存书签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