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
关灯
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   存书签 下一页

第三百六十四章 二次加工(2/3)

ems;所以根本不用怀疑。

当那些经常从缝纫社批货的那些个体户们,发现缝纫社居然有这样的紧俏服装批发。

会爆发出多么强烈的热情来啦。

要知道,这年头,越是干这行的人越清楚。

我们的老百姓在选择衣服追时髦的时候,有多么盲目的从众性和趋同性。

那些曾经风行一时白口罩、国防绿、皮帽子、军便服、红围巾,和去年流行的红衬衣配白裤子。

哪样不是很快就变成了人人效仿追随的流行风?

而且这股风一刮起来就收不住,要不到遍街都是的程度绝不可能结束。

没有人以跟风为耻,后进者反倒以追上别人的脚步为荣,为自己成为参与者之一而庆幸。

因为无论什么服装一但形成了流行的趋势,那这样的服装也就能与钞票划等号了。

当然是越早弄到手越好,再多也不嫌多啊。

于是边大妈身价暴涨,立马就抖起来了。

有那么一阵,无论是缝纫社还是居委会,天天都有个体户跑来找边大妈套磁要货的。

有人甚至为了求个好价钱,还偷偷摸摸跑到边大妈家里去送礼的。

这辈子,边大妈可净求人,送别人东西了。

实话实说,老太太还是破天荒头一回成了这么香的饽饽。

虽然礼是没收,也不可能徇私,可心里也被这些小年轻捧得够乐呵的了。

就这样,两千条五百条的裙子十五块的批发价,争着抢着,就让一帮个体户瓜分完毕了。

其余的六百条,宁卫民则是专门为罗广亮那帮“板儿爷”留下的。

说实话,这些裙子多少还是有点毛病的。

别的不提,就说因为在库里存的久了,有一股子去不了潮味,即使过水洗也没多大用处。

但由于宁卫民对款式出色的改造设计。

这些裙子一推到市场上,还是迅速销售一空。

前门地区的售价,因为个体户不断根据市场反应提价,最后居然卖到了三十七八块一条。

而秀水街那边,虽然外国人对这种服装的味道比较介意。

但拒绝不了增加的滚边、腰带和布料本身颜色形成的强烈反差。

在这年代,这可是绝无仅有的新潮搭配。

所以罗广亮他们仍然能以四十元外汇券的价钱,把裙子卖出去。

总而言之,从批发到零售,几乎所有人都通过这批货,赚到了最少翻倍的利润。

宁卫民则独揽三万元纯利,真可称得上是点石成金的本事了。

但这还不算什么。

因为就在烟酒店开张后不就,宁卫民很快又干出了一次更漂亮的事儿。

那才真称得上是化腐朽为神奇。

敢情有个服装厂急需出清两千多灯芯绒女裤的积压品,求到了宁
本章未完,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.........
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   存书签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