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
关灯
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   存书签 下一页

第三百六十二章 烟路(2/3)

,他们有着天然的防范和顾虑。

都怕张士慧的好事藏着什么,也怕万一货砸手里不好办。

少买点就不用太着急,真要不成,顶多就留着自己抽了。

所以这个时候,那就得说,张士慧真的很有几分果敢了。

他索性还不要钱了,大方的改变了策略。

直接现场让这些农民先把烟分了,允许他们各自拿回去试着卖一卖。

说卖多少算多少,明天大家再见面对账。

如果觉得划算再继续合作。

如此一来,这件事才得以顺利的进行下去。

张士慧想的很通透啊。

一件儿烟五十条,成本才三十五。

就这点破烟都被人卷走了,没人拿回来,也不过损失七十块而已。

他并不是很在乎。

而他那两次去郊区的尝试,真让人劫一回,损失就得上千块。

所以重要的还得看这条路能否行得通。

只要明天这些农民能有一半人把烟卖出去,钱交回来。

他这事儿就算办对了!

结果第二天,张士慧还真的是收获了大大的惊喜。

敢情一百条烟他分给了十二个人,居然有十一个人都遵守信用,回来见他了。

最妙的是,这些人不但交回了全部的烟款,每个人还提出要更多的香烟。

有一个卖鸡蛋的这次一开口,直接就要两件儿。

就这样,张士慧手里的没嘴儿烟,就算是找着了出城的办法了。

而且很快,他的分销商队伍就扩大到了附近两个农贸市场的四五十人。

于是每天下午六七点钟的时候,烟酒店便总会迎来一波批发的小高峰。

总会有将近五十件儿廉价香烟,每天通过这些小贩销往京郊不同的村庄。

这样就是说,从此在迅速销货回笼资金上,烟酒店再也不存在什么实质的阻碍。

逐渐的,就连糖业洋酒公司那边,都就开始惊讶于张士慧的出货速度。

他们真的想不明白,张士慧是怎么能把这么大批的丁级烟、戊级烟销售掉的。

明明是没人要的东西啊……

毋庸置疑,摊子铺开越多,麻烦事儿也就越多。

想想看,连一个烟酒店的事儿都有这么难搞。

由此可知,兼顾服装尾货生意和旅游工艺品生意,同时还要当金领儿的宁卫民。

要想把方方面面的事务都胡撸圆了有多不容易。

他需要要应付的问题,面对的局面,那必定要比张士慧复杂好几倍啊。

别的不说,就光这服装尾货的生意,就不是一般人玩儿的转的。

没错,干这个,以宁卫民特殊的身份,确实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。

根本不愁货源,不愁资金,还能拿到最优惠的进货价钱。

可这么好的甜买卖,也有不尽人意的地方。

那就是这种服装尾货生意的规模,有点大了点。

原本起步就高,收一批货动辄就是价值上万或者价值数万。

何况随着宁卫民认识的服装厂的人越来越多,交际范畴日益广阔。

那他的货源和货量,同样像滚雪球一样壮大起来。

要是有几笔生意巧合地凑在一起啊,需要耗费的资金额多半就得上十万了。

宁卫民肯定没法全用公司支票走账,那非得把总公司的财务惊着不可。

然而他要通过街道缝纫社的名义来完成交易,又必须得提供充足的现金。

这也就意味着,他不但得放弃一些延迟付款的好处。

在资金方面,库房存储方面,他还得承
本章未完,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.........
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   存书签 下一页